建筑資質改革落地,中小建筑企業怎么發展,
自20年企業資質改革政策頒布以來中國建筑企業發生翻天土地變化,就拿建筑資質,廣東先行試點落地,惠及省內5萬多家勘察、設計、施工、監理企業,顯著提升了廣東建筑業企業綜合競爭實力。
改革開放初期,我國建筑行業技術參差不齊,各專業間存在壁壘,隔行如隔山。讓勘測公路巖土的去勘測海洋,未免有些強人所難,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所以在初期設置的專業多達60個,隨著行業的發展,各項技術趨于成熟,專業間的壁壘也逐漸消失,專業資質也越來越簡化,此次資質改革對建筑行業無異于地震。
1.原來10類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中的任意一類,都可以換成施工綜合資質,意思就是不管你原來有幾項特級資質,就可以直接晉級綜合資質,有特級資質的中小企業直接可以和央國企同臺招標,意味著承接業務的壁壘消失,業務范圍驟然擴大。
2. 原一、二、三級資質變更為甲乙兩級資質,一級資質平移為甲級,二、三級合并為乙級,對原有三級資質的企業是極大的利好,有利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,但對于二級資質的企業來說不一定是好事,競爭壓力陡然增加。
以前資質辦理對建造師人員有硬性指標,大量建筑工程師在一個單位注冊但實際在另一個單位工作;或者建造師的多證在不同單位注冊。也正是市場需求大,才催生了一批專門考證的人,熱門證書一年掛靠費高達幾十萬。
掛靠屢禁不止,最重要的原因是資質辦理門檻高,導致很多不具備建筑業資質的中小企業為了規避市場準入問題,借用他人資質進行施工。
1.對于正經的中小企業來說,雖然改革后承包項目的門檻降低,但跟國央企相比還是不夠看,總包項目對企業能量要求非常之高,除了要有很強的墊資能力,還要有較強的商務對接能力,并且項目利潤空間普遍只有10-15%左右,所以中小企業的轉型,往專業化和精細化的專包發展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向。
2、對于掛靠的中小企業來講,四庫一平臺監管不斷完善,主管部門對企業資質抽查力度加大,資質與人員掛靠風險進一步加大。一方面嚴查企業掛靠行為,一方面降低資質辦理門檻,目的很明顯,就是要規范行業發展,對于那些依靠資質進行工程的企業來說,最好的辦法就是申請建筑資質。
從一系列政策頒布不難看出,建筑行業往后專業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,從2014年提出建造師數量需求,到2016年簡化企業資質部分指標,再到如今重新明確建筑企業資質對建造師的數量要求,并且包括一建在內的多類職業資格證書報考條件也在降低,持證上崗乃大勢所趨。
此次改革在弱化、合并和簡化資質的同時,也是在弱化行業資質,以后的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必然是業績和帶有業績的執業人,業績的多少代表企業實力和經驗儲備,而具有實戰業績的個人項目經理的多少,則決定了公司的承載能力。